一、育苗场地选择与整畦标准
1. 苗床选址要求
- 避忌地块:禁止使用菜园地、老苗床、重茬烟地、房前屋后及树荫下区域(易引发病害)。
- 理想条件:
- 背风向阳、地势高燥(防积水)
- 地面平坦、土层深厚(≥30cm)
- 靠近大田、运输管理方便
- 周边设排水沟(防渍害)
2. 苗床制作规范
- 整畦尺寸:长10m×宽1m,畦间距0.5m(人行道),方向以东西向为优。
- 土壤处理:
- 深翻20cm,消毒(福尔马林或溴甲烷蒸汽处理)
- 浅耕耧平保墒,确保“三沟配套”(畦沟、腰沟、边沟)
- 漂浮育苗池:池底铺黑色塑料膜防绿藻,水深保持8-10cm。
二、营养土配制与装盘
1. 营养土配方(每10㎡标准畦)
配方 | 组分 | 用量 | 处理要求 |
---|
配方1 | 肥土+腐熟农家肥+腐熟鸡粪 | 600kg+250kg+10kg | 过筛混合均匀 |
配方2 | 肥土+复合肥+过筛炉渣 | 800kg+2.5kg+50kg | 炉渣粒径≤3mm |
配方3 | 肥土+农家肥+复合肥 | 600kg+250kg+2.0kg | 禁用未腐熟肥料 |
关键点:所有肥料需粉碎过筛,鸡粪/饼肥必须发酵腐熟(防烧苗)。
2. 装盘操作
- 基质要求:粒径均匀,持水性好(手握半成团,落下即散)。
- 装填标准:
- 穴盘(288孔)填至孔口下5mm,松紧适中(手指轻压不下陷)。
- 现装现播,防基质漏失导致“空穴”。
三、播种技术要点
1. 种子处理
- 消毒:0.1%硝酸银或1%硫酸铜溶液浸泡10-15分钟,清水洗净。
- 催芽:25-28℃温水浸种8-12小时,25℃催芽至胚根等长于种子(约5天)。
2. 播种操作
- 包衣种子明水播种:
- 洇足底墒水,畦面积水2-3mm时播种 → 待包衣裂开 → 覆土2mm(盖住种子)。
- 未裂包衣用喷雾器喷水促裂。
- 精量点播:
- 每穴2-3粒,穴距4-5cm(防过稠难间苗)
- 每畦用量1袋(常规包装),撒播需人工匀种。
3. 覆膜保温
- 拱架设置:竹竿拱架高40-45cm,间距50cm,绳网固定。
- 薄膜管理:播种后立即盖膜压严,防雨雪侵袭;出苗70%时两端通风。
四、苗期精细化管理
1. 温湿度调控
生长阶段 | 温度范围 | 湿度范围 | 通风要求 |
---|
播种至出苗 | 25-28℃(夜间≥12℃) | 85%-90% | 密封保温 |
小十字期(2真叶) | ≤35℃(防热害) | 70%-80% | 上午9点-下午4点揭两端 |
大十字期(4真叶) | 25-28℃ | 60%-70% | 延长通风,中午揭一侧 |
竖叶期(7真叶) | 白天25℃/夜间15℃ | 55%-65% | 全天通风炼苗 |
极端天气应对:
- 高温:遮阳网覆盖(10:00-16:00),棚顶喷淋降温。
- 低温:二膜保温(+4℃)、煤块/热风机辅助加温。
2. 水肥管理
- 浇水:
- 出苗期:每日洒水保湿润(无膜覆盖)
- 竖叶期:畦灌补水,以“上干下湿”为原则
- 成苗期:控水炼苗(不旱不浇)
- 施肥:
- 基肥为主(满足至3真叶期),追肥用复合肥(5-10g/㎡)。
- 漂浮育苗分次施肥:
- 小十字期:50ppm氮
- 大十字期:100ppm氮
- 成苗前15天:断肥炼苗
3. 间苗与掐叶
- 间苗:3/4/5真叶期分3次进行,定苗距6-8cm。
- 掐叶:摘除下部黄叶,掐除部分上部功能叶(防徒长,促根系发育)。
五、病虫害综合防控
1. 病害防治
病害 | 症状 | 防治方案 |
---|
炭疽病 | 叶片褐色斑点 | 1:1:150波尔多液或50%代森锌500倍液(4-5真叶期喷) |
猝倒病 | 茎基部水渍腐烂 | 苗床消毒+控湿,发病初期用甲霜灵灌根 |
绿藻 | 基质表面绿色膜状 | 0.015%-0.02%硫酸铜溶液喷淋(忌超0.03%) |
2. 虫害防治
- 地老虎/蝼蛄:毒饵诱杀(90%敌百虫0.5kg+水20kg+炒香麦麸40kg)。
- 蛞蝓:傍晚撒石灰粉或喷1:100菜籽饼液。
六、成苗标准与移栽前处理
- 壮苗指标:
- 茎高7±0.5cm,茎粗0.7cm
- 8-10片真叶,叶色深绿
- 根系发达(无螺旋根)
- 苗龄50-60天
- 炼苗操作:
- 移栽前7天:揭膜晒苗,控水控肥
- 移栽前3天:喷施0.1%磷酸二氢钾增强抗逆性
七、漂浮育苗专项问题解决
问题 | 成因 | 纠正措施 |
---|
出苗不齐 | 包衣裂解不均/低温 | 加覆盖物保温,调整播种期避低温 |
盐害 | 基质表面发白(盐析) | 通风保湿,喷清水淋溶 |
螺旋根 | 播种过浅/基质过紧 | 播种深度0.5cm,装盘松紧适中 |
滴水害 | 棚膜结露 | 改用无滴膜,出苗前覆盖编织袋 |